发布时间:2023-03-07 10:55:10
——对永久性岩石高边坡,应综合考虑边坡的重要性、边坡的初始稳定性、支护状况、开挖高度等;
——非挡水新浇大体积混凝土的安全允许质点振速按表2给出的上限值选取。
13.2.4 爆破振动安全允许距离,按式(1)计算。
R = ……………(1)
式中:
R ——爆破振动安全允许距离,单位为米(m);
Q ——炸药量,齐发爆破为总药量,延时爆破为最大单段药量,单位为千克(kg);
V ——保护对象所在地安全允许质点振速,单位为厘米每秒(cm/s)。
K,α——与爆破点至保护对象间的地形、地质条件有关的系数和衰减指数,应通过现场试验确定;在无试验数据的条件下,可参考表3选取。
表3 爆区不同岩性的K、α值
岩 性 |
K |
α |
坚硬岩石 |
50~150 |
1.3~1.5 |
中硬岩石 |
150~250 |
1.5~1.8 |
软岩石 |
250~350 |
1.8~2.0 |
13.2.5 在复杂环境中多次进行爆破作业时,应从确保安全的单响药量开始,逐步增大到允许药量,并按允许药量控制一次爆破规模。
13.2.6 核电站及受地震惯性力控制的精密仪器、仪表等特殊保护对象,应采用爆破振动加速度作为安全判据,安全允许质点加速度由相关管理单位确定。
13.2.7 高耸建(构)筑物拆除爆破安全允许距离包括建(构)筑物塌落触地振动安全距离和爆破振动安全距离。
13.3 爆破空气冲击波安全允许距离13.3.1 露天地表爆破当一次爆破炸药量不超过25kg时,应按式(2)确定空气冲击波对在掩体内避炮作业人员的安全允许距离。
R
k = 25 ……………(2)
式中:
R
k——空气冲击波对掩体内人员的最小允许距离,单位为米(m);
Q——一次爆破的梯恩梯炸药当量,秒延时爆破为最大一段药量,毫秒延时爆破为总药量,单位为千克(kg)。
13.3.2 爆炸加工或特殊工程需要在地表进行大当量爆炸时,应核算不同保护对象所承受的空气冲击波超压值,并确定相应的安全允许距离。在平坦地形条件下爆破时,可按式(3)计算超压。
P = 14 + 4.3 + 1.1 ……………(3)
式中:
P——空气冲击波超压值,10
5Pa;
Q——次爆破的梯恩梯炸药当量,秒延时爆破为最大一段药量,毫秒延时爆破为总药量,单位为千克(kg);
R——爆源至保护对象的距离,单位为米(m)。
13.3.3 空气冲击波超压的安全允许标准:对不设防的非作业人员为0.02×10
5Pa,掩体中的作业人员为0.1×10
5Pa;建筑物的破坏程度与超压的关系列入表4。
13.3.4 地表裸露爆破空气冲击波安全允许距离,应根据保护对象、所用炸药品种、药量、地形和气象条件由设计确定。
13.3.5 露天及地下爆破作业,对人员和其他保护对象的空气冲击波安全允许距离由设计确定。
13.4 爆破作业噪声控制标准13.4.1 爆破突发噪声判据,采用保护对象所在地最大声级。其控制标准见表5。
表4 建筑物的破坏程度与超压关系
破坏等级 |
1 |
2 |
3 |
4 |
5 |
6 |
7 |
破坏等 级名称 |
基本无破坏 |
次轻度 破坏 |
轻度破坏 |
中等破坏 |
次严重破坏 |
严重 破坏 |
完全破坏 |
超压 △P/105
|